祥義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- 藝術家.貝馬丁
中文 | English | 日本語
  • DORMA五金玻璃系列

    金屬與玻璃的完美結合 視覺與空間的新體驗

玻璃的種類: 清玻璃 經浮式生產的無色透明玻璃,一般稱為清玻璃。 色板玻璃 色板玻璃因隔熱度比清玻璃好,可阻絕更多的熱能穿透,又稱熱控玻璃,常用於公共工程。其作法即是在玻璃中加入各種金屬和金屬氧化物,便可以改變玻璃的顏色。 例如少量錳可以改變玻璃內因鐵造成的淡綠色,多一點錳則可以造成淡紫色的玻璃。硒亦有類似的效果。 少量鈷可以造成藍色的玻璃。 錫的氧化物及砷氧化物可造成不透明的白色玻璃,這種玻璃好像是白色的陶瓷。 銅的氧化物會造成青綠色的玻璃。以金屬銅則會造成深紅色、不透明的玻璃,看起來好像是紅寶石。 鎳可以造成藍色、深紫色、甚至是黑色的玻璃。 鈦則可以造成棕黃色。 微量的金(約0.001%)造成的玻璃是非常鮮明,像是紅寶石的顏色。 鈾(0.1%至2%)造成的玻璃是螢火黃或綠色。 銀化合物可以造成橙色至黃色的玻璃。 而一般建築用的色板玻璃大多以茶色、綠色、灰色及藍色等四種顏色為主。 超白玻璃 一般玻璃因含有微量的鐵,使玻璃呈現出淡淡的綠色,不僅使透光度下降,同時也影響展示品原有的質感與色彩。而超白玻璃是一種含鐵量低的玻璃,也稱為低鐵玻璃,其透光率可達90%以上,具有極佳的透光性能,外觀有著與無色水晶相似的視覺效果,能充分顯現展示品原有的色澤與質感。 自潔玻璃 隨著奈米科技的進步,於玻璃表面塗上約50奈米(nm)厚的鈦氧化物,在紫外線照射下會促使玻璃上的有機物分解,使雨水能把分解的有機物沖走,而不殘留水跡,達到自潔效果,以減少清洗外牆的維護成本。   熱控玻璃(Solar Control Glass) 為一種可阻擋太陽熱能直接穿透的玻璃,尤其當太陽光直射進入室內時,室內溫度會明顯且快速的上升,使得空調耗能急速的增加。因此,藉由玻璃隔熱能力的提高,阻斷太陽熱能的穿透,便是熱控玻璃的絕佳性能。 在評估熱能對建築節能的影響時,常會使用到U-Value「熱傳導係數」與Shading Coefficient (SC)「遮蔽係數」兩種指標。 熱傳導係數指的是因為玻璃兩側的溫度差而產生的熱流失或熱獲得,其單位為W/m2K(公制)或BTU/hr ft2F(英制)。單層玻璃的熱傳導係數約為5.8W/ m2K,也就是每一平方公尺面積的玻璃在溫度差為一度時會傳遞5.8瓦(焦耳/秒)的熱量。U值愈小表示該玻璃的熱絕緣性愈佳。 Shading Coefficient
玻璃知識: 玻璃     玻璃是一種非晶型過冷液體。融解的玻璃迅速冷卻,各分子因沒有足夠時間形成結晶體而形成玻璃。玻璃在中國古代亦稱琉璃,日語漢字以硝子代表。 玻璃的成分 主要是二氧化矽(即石英,砂的主要成分)。而純矽土熔點為攝氏2000度,因此製造玻璃時一般會加入碳酸鈉(即蘇打粉)與碳酸鉀(鉀鹼),這樣矽土熔點將降至攝氏1000度左右。但是碳酸鈉會使玻璃溶於水中,因此通常還要加入適量的氧化鈣,使玻璃不溶於水。 對可見光透明是玻璃最大的特點,一般的玻璃因為製造時加進了碳酸鈉,所以對波長小於400奈米(nm)的紫外線並不透明。如果要讓紫外線穿透,玻璃必須以純正的二氧化矽製造,這種玻璃成本較高,一般被稱為石英玻璃。常見的玻璃通常亦會加入其他成份。 浮法玻璃 世界上大約90%的平板玻璃都是使用1950年代由皮爾金頓玻璃公司(Pilkington)的阿士達‧皮爾金頓爵士發明的「浮式玻璃生產法」製成,方法是把玻璃熔液倒進一缸熔解的錫內,玻璃浮上錫面後自然形成兩邊平滑的表面,待慢慢冷卻後會以帶狀方式離開錫缸,再經過火打磨便成為接近完全平整的玻璃,以此種方式生產的玻璃,稱為「浮法玻璃」。通常浮法玻璃會以標準的厚度生產,分為2、3、4、5、6、8、10、12、15、19和22毫米。  
選用玻璃的考量因素: 專題報導 選用玻璃的考量因素 對建築工程而言,欲選擇正確合適的玻璃類型,就必須於事前進行多方面評估,因為建築物的使用壽命長達數十年,甚至百年以上。特別是外牆部份,一旦選擇錯誤,除了將造成安全、功能、與美觀上之問題外,對於建築物日後維護成本,如空調費用,亦會造成額外負擔,所以事前的完整評估確實有其必要性。至於選用時的評估及考量因素,建議可從下列幾項要點著手。當然,考量因素亦當不僅限於文中所列之各項,設計者或規劃者更可依自身不同需求,以其個別的角度來探討。但無論如何,事前多花一點功夫,對於未來的使用就會有更多保障! (一)安全性: 選用玻璃首要考量應為安全性,因為不安全的玻璃,除對使用者是一種風險外,對於無辜的第三人亦是潛在的危害。而對於玻璃安全的檢討,主要的重點有: 1. 結構強度:主要是對風壓載重與地震力的檢討。 (1)風壓載重 即玻璃是否可承受正負風壓作用而不會破壞。就建築設計者而言,選擇大面積的單一玻璃,的確能帶來視覺上極佳的透視效果,不過在使用的限制上,除了考量其生產加工的規格極限外,不同的設計條件(風壓強度、容許變形量、結構型態、玻璃種類等),亦控制著我們選擇玻璃的最大尺寸。 其中,所謂結構型態是指玻璃安裝的型式,簡單地說,不外乎是:四邊框料、兩側框料(兩側有框料,另兩側以結構矽膠黏結,又稱2-Sides Capture)、無框料設計(四邊皆以結構矽膠黏結,又稱4-Sides Capture)、點支撐方式、懸吊式、或平接無背擋支撐等各類型態。此外,以結構膠黏結之系統(又稱化學固定方式)比一般框料系統(又稱機械固定方式),更要考慮結構矽膠之材料與施工品質,以及結構膠強度是否足以承受正負風壓應力與玻璃自重。 此外,就玻璃厚度而言,厚度的增加對於結構上耐風壓強度當然有絕對幫助。話雖如此,但是厚玻璃除了增加玻璃成本外,也因重量增加,對於框料與繫件之要求也隨之增加,對於整體的經濟性便有負面的影響。所以我們才需要小心謹慎地評估,以期在安全性與經濟性中取得平衡。 (2)地震力 由於一般玻璃組裝於框料中,不應與框料有直接的碰撞或接觸,而是必須置於墊塊上,所以對於地震力之檢討,重點應是框料內應有足夠的空間,使玻璃不會被因地震力作用而形變的框料撞擊,或因而自框料脫出。由於玻璃的邊緣為脆弱點,特別是強化玻璃,若其邊角受到不當外力作用,極易使整片玻璃破壞,故應小心檢討。此外,選用硬度適中之墊塊(過軟或過硬皆不宜),以及正確的安裝墊塊,對於玻璃之安全亦有良好的保護作用。 當然對於外牆玻璃而言,其影響的外力除了風壓與地震外,尚有其它的作用力,如溫度所造成熱脹冷縮、異物撞擊衝擊力等。但這些外力,若不是屬於影響程度微小的因素,就是屬於特殊的異常狀態,故不在一般常態的評估中列入考慮,除非是該特定需求強烈時,才會單獨列出評估。例如,若須對防止外力撞擊列入評估重點,則可將不同的規格製品,分項列表來進行評估(如:玻璃厚度加厚、或採用多層膠合玻璃、或面貼防爆膜等) 。 2. 破損時之影響 使用玻璃就不能排除破壞的可能性,所以破損所造成之影響就必須在事前評估與避免。當然使用者可以依其使用時機、地點、以及結構需求來選擇玻璃種類,而以下幾點建議更可為建築外牆工程之選用參考: (1)當熱硬化玻璃的強度足以符合需求時,就儘量減低使用強化玻璃。 (2)使用強化玻璃時,在成本費用許可下,建議加作熱浸試驗。 (3)為避免玻璃破損導致碎片飛散傷害人體,可以考慮使用膠合玻璃。而當玻璃以水平放置時(如天窗玻璃),則應使用膠合玻璃,且應避免兩片皆使用強化玻璃,其原因是在於若兩片強化玻璃同時破損,該玻璃可能因而喪失支撐力而整塊掉下。建議以一片強化、一片熱硬化應屬較為理想。 (二)節能性: 由於玻璃具有優秀的採光性,也具有良好的透視效果,所以現代帷幕牆設計莫不喜歡採用大面積的玻璃。但是,從另一角度來看,大面積採光卻會使熱能穿透玻璃,由於帷幕建築的封閉性,將使熱能無法經由自然通風散去,因而在室內持續累積使得溫度上升。換句話說,使用者就必須支出較多的空調成本,而此一成本支出不單反應在空調機具直接採購上,對於日後的維護運轉亦然,所以節能的考慮,常是業主、建築設計者對玻璃的採用產生了許多顧忌。所幸由於玻璃工業的發展,使得建築玻璃在節能性能上已有長足的進步,如反射鍍膜的成熟應用、Low-E(Low-Emission or Low-Emissivity)鍍膜的開發、複層玻璃製程技術的進步等,都使得玻璃在節能與環保的考量上,不再是為人詬病的敗筆。對於玻璃節能性,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數據來評估: 1.